优质如何从作家的角度来评价郭敬明?

文化奇韵
文化奇韵
539次浏览
2021-11-25 16:50:14
满意答案
本文由作者推荐
妈咪宝宝小助手
182 0

毫无疑问他是有写作上的才能的,但是在文学上的可能性比较低。 很多人喜欢讽刺郭敬明的写作能力“不如普通初中学生”这是不可能的,类似这种为了嘴炮而嘴炮的话还有“雅思6.5分是中国一线城市英语成绩中上的高中生水平”

不妨随便摘两句《愿风裁尘》里面的句子:

愿风裁取每一粒尘埃 ,愿灵魂抵达记忆的尽头,愿一切浩瀚都归于渺小,愿每身孤独都拥抱共鸣 ?愿衣襟带花 愿岁月风平。

回忆每一年的自己。 回忆每一个过去的自己。把他们重叠在一起,把时间折叠在一起,对着滚烫的太阳光线,看一看那些灰色的铅笔线条是不是连绵不绝地画满了整个生命的纸面。许多人会说自己看不上这样矫情的句子,看不上归看不上,还是写不出来啊。写作才能本身就不是一种很常见的才能,郭敬明也是看了很多很多书,写了很多很多文章,才能够写出这样的句子。但是为什么在文学上的可能性很低呢?不是因为他始终能力有限,也不是因为他成名后心态浮躁不安于创作,更不是因为他从头到尾只是一个商人。

真正的原因是,他从来就不是真的爱写小说,更谈不上热爱文学,这些通通都不是他想要的,而且写作上的才能也不是他真正引以为豪的才能,他真正引以为豪的是自己聪明而清晰的头脑。他之所以早些年看了许许多多的书,不断不断地阅读,是为了变得强大抵御周遭的恶意。 他之所以又不断不断地写作,是为了让他想要的虚幻的形象更为真实,用以抵御世界的一种形式。所以越到后来写的越不好,本质上不是他浮躁才写不好,而是他找到了别的更有力的手段才抵御周遭,比如说物质财富。他爱的不是写作本身,不是文学上的可能性,而是那些完美又脆弱的虚幻人格。在小说中,通常人物都是为了故事,也就是剧情服务的,有时候为了制造冲突,会故意在早些时候设定好人物的性格,也会在故事的中期为了进一步拓展剧情,引入一个新的人物。前面的回答中有人说了,郭敬明文笔很好,但是没有创作的才能,所以每本小说都要去借鉴,然后靠自己的文笔写得比原作好。 从根本上来说不是这样的,是因为在他的小说中,一切都反了过来,他的剧情是为了那些完美的人格而存在的,这些他想要的人格在现实中不存在,所以他希望这些人格能够活在小说中,更明确地说,是——替他活在小说中。可以这样理解,许多作家笔下的人物是带有作家本身的影子的,在郭敬明这里反了过来,郭敬明将他想象中的自己具象化在小说中,然后在现实中去COS他笔下的完美人格。于是你会看到他整容,穿华服,要求自己有格调,有教养,让自己变得更高贵,也有意让自己处于一种不被理解的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这些完美人格到底是什么?要从郭敬明的原罪说起,郭敬明是个有原罪的人,他的原罪就是矮,残忍地来解释这个原罪就是,他不是矮,是矮的不正常。

如果你还是不怎么能理解,就想想《冰与火之歌》中的小恶魔提利昂,他的原罪就是他天生畸形是个侏儒。

炫酷黑科技
243 0

 

只看过《幻城》、《悲伤逆流成河》、《爵迹》和《小时代》三部曲,所以可能感受比较片面。 先说结论:郭敬明的小说文字精巧独特,但故事构架和节奏一塌糊涂

郭敬明的文风很独特,精致,伤感,就像易碎的玻璃,能够轻易描绘出美轮美奂或者血腥残酷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冰冷。例如爵迹开头,客栈中的一战,在他的描写之下,七零八落的尸块就如同堆砌在读者眼前一样恶心真实,悲伤逆流成河从开篇起,就弥漫着枯黄阴郁的颜色,直到故事结束,也是因其不遗余力的烘托。小时代的锋利冰冷也十分明显。而且除了忧郁文艺,他也可以深邃,比如崇光写在笔记本上的那段话——你要相信世界上一定会有一个你的爱人,无论你此刻正在被光芒环绕、被掌声淹没,还是那时你正孤独地走在寒冷的街道上被大雨淋湿,无论是飘着小雪的微光清晨,还是被热浪炙烤的薄暮黄昏,他一定会穿越这个世界上汹涌着的人群,他一一走过他们,怀着一颗用力跳动的心脏走向你。他一定会捧着满腔的热和目光里沉甸甸的爱,走向你、抓紧你。他会迫不及待地走到你的身边,如果他年轻,那他一定会像顽劣的孩童霸占着自己的玩具不肯与人分享般地拥抱你;如果他已不再年轻,那他一定会像披荆斩棘归来的猎人,在你身旁燃起篝火,然后拥抱着你疲惫而放心地睡去。

小胖谈科技
251 0

最初的郭敬明几乎已经完全被人忘了,新概念一等奖。实际上,在当年全校同学都在翻看的两厚本新概念作文大赛文集里,无论是韩寒还是郭敬明,都不是最被关注的作者。韩寒的文风以当年同龄人的眼光来看,实在过于老气横秋,如若不是之后市场上及时推出了乘热打铁的《三重门》,还有后面沸沸扬扬的退学,大约并不会成为那时的符号性人物。第三届才出道的郭敬明更加不引人注意——这有点类似于选秀,普度众生式的大热机会只有一年,造星第一届基本已经完成了,到了第三届,关注实在已经小得可怜。

还好郭敬明赶上了80后青春文学的热潮。《爱与痛的边缘》,我记得那是一套丛书,丛书里还有一本是甘世佳的《十七岁开始苍老》、周嘉宁的《流浪歌手的情人》。全都是新概念作者。从书名大概就能对这套丛书的风格有所了解,无论这些人如今的风格是否一致,当年的他们全部都在青春期忧郁症里,和后来QQ签名里挂着“繁华落尽,忧伤遍地”的90后风格别无二致。

直男什么值
120 0

这个时代如此波澜壮阔,可某些人却说是什么“小时代”?其实跟时代没有关系,他即使生活在1937年,也不过是“关起门来过日子”的小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