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道德经》怎样正确理解“知常容,容乃公”的深意呢?

电竞大咖说
电竞大咖说
222次浏览
2021-12-04 21:30:14
满意答案
本文由作者推荐
轻潮
255 0

道德经所传达出的很多思想都和现代的辩证思想有很大的联系,万物不会单独的存在,它总有正反这两个对立面,只有这样才能够发展。因此只有“知常容,才能够“容乃公”。

知常容就是要懂得了解“道”,道就是规律,也就是万物都会有变化的种种,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因此习惯这种变化后才能够从容,有了从容,才会用平和宽容的心去看待一切。

说到这句话,让我想到了田馥甄的有一首歌叫做《日常》,歌词里有写到“这是人生的无常,还是人类的日常”。这句话就能很好的解释知常容,人生中总会有各种无法预测的未知,而正是这些无法预测的才组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一个人经常颠沛流离,背井离乡,而当颠沛流离已经成为了习惯了之后,这种无常才成了他日常的一种习惯状态。

后半句乃荣公,正因为明白了这种世事无常,才获得了那份从容的心。生活中有不少年迈的老人,他们不仅慈祥温和,说的话总是有很深的道理,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足以承载那份从容,而这份从容是在过去岁月里的无常中沉淀出来的。

互联网大K
232 0

知常容,容乃公从字面上解读就是要知道平时怎么包容,包容就是公正。但道德经蕴藏的道理太深奥了,如果只是单独的拿出一句话来解释,其实是不够深刻的,是有失偏颇的。毕竟这段话要从整篇来理解。

“知常容,容乃公”出自《道德经》道篇第十六章,如果把整篇读一下,你就会发现这句话不能像上面那样理解,如果结合整篇文章,知常容,容乃公的真正意思就是认识,了解自然规律,及万物运行法则的人,他们常常包容一切,不为私心,即为公正。通俗的说,就是悟道的人,应该了解自然法则,包容一切,因为这样才是公正公平。

总的来说,《道德经》上篇讲的就是如何悟道,修道,成道,所以这句话也要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下。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说的不对的地方请谅解。毕竟每个人的境界不同,理解《道德经》蕴藏的道理也不同。

潮流搭配师
195 0

《道德经》怎样正确理解“知常容,容乃公”的深意呢?

答:当我们体会到道、体会到宇宙的运转法则之后,你就会体道、悟道、行道,顺着天之道而做。包括我们了解道的特征、特性之后,我们也会自然地呈现出高等的心灵品质,会与道合一的那一种心灵品质出来。过去心量狭窄,当你了解宇宙的真理实相,了解道的特征、特性,了解太阳是这么样无我无私地普照天下众生,那一种心量广大、无我、无私,这时候你呈现出来的就会“知常容”。

后面是讲体道、悟道之后会展现出来道的特征、特性。“知常”你就会有非常广大的包容量,心量不会再像过去那么的狭窄了,你的心量真的就会非常地广大。“知常容,容乃公”,你有广大的包容量,甚至来到无边无际的包容量,像太阳这样普爱天下众生。

因为你的那个自我已经淡化了,而且心量又是这么广大,所以这时候你的所作所为,那个自我、自私自利的心就会淡化、淡化到最后没有了。所以你的看法会很深入,你的作为会很公平、公正,不会偏颇、不会偏私。如果我们的心量没有打开,我们对什么事情会用很强烈的自我去判断。这时候“顺我则是,逆我则非”,有没有公正?不会公正的。

所以当你了解真理实相之后,当你高等心灵流露出道的特征、特性,你能自然地心量广大无边。而且对什么事情都会看得很深入,而且会很公平、公正。“公乃全”,这时候我们考量什么事情就会比较周全,我们不会偏袒、不会偏心、不会有那些私心,这时候我们就能够秉公处理,我们就能够大公无私。

Carlos
58 0

道德经是写给君王治国安民之书,你就会发现很多这本书与众不同。“知常”,即认识规律并按规律行事了,对不合规律的事就不能包容了。因此这个“容”必是建立在“他终将归根”这个信念上。“公”既然是从“容”生发出来的,就应不是指毫无私心意义上的“坦然大公”,而是指处事待人公正,即对待尚未“归根”因而为一般人所不容的人,和对待其他人一样,公事公办,一视同仁,不歧视谁,也不偏袒谁。所以这几句应该这样翻译:认识了规律并按规律行事,就会对人宽容;对人宽容,就会对一切人都公正;对一切人都公正,就会被推举为王;这样的王一定会按天意为政施治;按天意为政施治,也就是实行大道;实行大道,就能长保君位,使国家长治久安。